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产业的选择、引进和培育是特色小镇成功发展的最大问题和关键。保证一个产业在一个城镇中的独特优势地位,围绕其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激活城镇经济、促进城镇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那么,特色产业小镇创建方案有哪些?三个路径值得关注!
一、从重点镇到特色小镇。
过去很多地方把城镇分为重点镇和非重点镇。重点镇一般具有产业发展功能,而非重点镇主要定位于为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最多从事休闲旅游,不具备其他产业发展功能。非重点镇一般经济发展条件较差,要么过于偏,要么受地形限制,所以通常选择旅游小镇。重点镇位于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这些重点镇要抓住建设特色镇的机遇,大力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镇。
镇级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缺乏统筹规划,基本上是自发的产业集聚,有些地方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广东和浙江,那些专业镇的产业竞争力是世界一流的。然而,就宜居性而言,问题往往很突出。由于大部分产业集群都是家庭作坊,小老板和低端产业工人不注重生活条件,给产业升级带来很大挑战。
二、从工业园区到特色小镇。
传统产业集群园区主要从事生产分工合作,发展模式相对简单。它们主要是在政府获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后引入产业。存在规划设计粗放、功能分区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特别是生活设施和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进一步升级非常困难,人才不愿来。特色小镇是集产业、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空间经济平台。既有工业园区聚集生产的功能,又强调生活空间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符合人居需求,发展潜力大。
传统产业园区要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梳理园区产业,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清退一批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低端、零散企业。如果有的园区比较大,可以留出1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模仿目前产业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集中规划建设,重建园区生态,完善园区生活设施,实现从工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变。
三、从城市综合体到特色小镇。
与工业园区的重点相反,城市综合体并不缺乏生活设施,关键是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城市边缘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陷入了“睡在城市”的发展陷阱。就业在中心城区,白天看不到人。特色小镇不一定要建在离城市很远的地方。其发展理念是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只要是3平方公里的面积,做好“三生融合”,就可以称得上是特色小镇。
由于生态用地的缺乏和高密度建设的需要,以及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使生产生活空间超过3公里,所以闹市区没有“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并不意味着特色小镇一定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小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