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举行,来自国内考古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为出土象牙的保护工作问诊、把脉。
作为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大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针对我国出土饱水象牙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需求,将从出土饱水象牙劣化机理研究、保存现状评估、实验室内和现场脱水加固保护、保护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解决制约出土饱水象牙保护的瓶颈问题,形成国内外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全面提升我国出土饱水象牙的保护水平和能力。
象牙保护,在全世界都堪称难题。从它露出土壤接触空气开始,就面临温湿度差异以及遭受微生物侵害等各种问题。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象牙,就因为当年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技术缺乏,导致保存状况不佳。金沙遗址在出土象牙后,曾尝试采用有机硅将少量象牙暂时封存,使象牙与外部环境隔绝,但封存后的装置重量、体积大增,不便于研究和运输。2021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又有大量象牙出土,这批象牙目前保存在由三星堆博物馆三间库房改成的恒温恒湿库房内。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承载着古蜀文明的象牙利用、祭祀材料选择、祭祀方式方法等文化信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该项目最终将通过对10根象牙进行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从中找到有利于象牙保护的技术手段,并将之运用在更多的出土象牙保护上,使之能够在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赵丽娟是运用化学材料加固象牙工作的参与者。她介绍,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象牙出土时内部的蛋白质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是带有空洞的羟基磷灰石的状态,空洞里充满了水和泥沙,“如果放任这种状态,这些象牙可能过不了几年就会完全粉化。本项目的实施,着眼于从本体出发,通过化学材料和微生物加固两种主要方式对象牙进行修复。”
据介绍,该项目将执行至2025年10月。由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10家科研院校与文博单位联合组成项目组。
来源: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报,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