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要抓住文旅固本提质增效的关键,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层次上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那么,怎样做到文旅融合发展?做好四个方面很关键!
一、用数字化创新文旅融合生命力。
1、着力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高地。
立潮头、站高位,做大做强数字文旅产业中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版权交易、智慧旅游、文化艺术金融、数字文化装备等产业链环节。构建数字文旅产业生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引育跨行业跨区域数字文旅航母企业,制定数字文旅领域独角兽企业成长计划,集聚知名数字文旅内容供应商和渠道运营商,充分重视文旅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高度关注文旅创新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2、扎实推进优势文旅产业数字化。
夯基础、做底盘,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先进文化制造业等优势文旅产业中的数字化应用,以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精品内容创作为核心,完善文旅产业的商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孵化文旅双创的苏商生产力。持续深化“互联网+文旅”,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文旅核心吸引物的创意和科技含量,研究未来景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的可实现性,大力推进文旅与教育研学、农业生态、工业科技、康养医疗、体育休闲、商务会奖等相关产业跨界延伸,激发产业倍增效应。
3、巧妙发挥创新创意流量驱动作用。
吸眼球、引流量,瞄准潮玩经济、民宿经济、直播经济、综艺经济等吸睛产业新兴蓝海,变网红现象为长虹产业。充分合理放大流量的公益价值和市场价值,迅速实现文旅产业新循环生态。
二、用新经济引领文旅融合创造力。
1、优化空间价值,发展水岸经济。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依托长江、运河、湖泊、海岸、湿地,在水岸风景基础上做好场所营造,开拓与周边协调互动的滨水功能空间。鼓励有序打造沿岸商业空间、游船线路、文博场馆、演艺品牌、特色村镇,培植主题市集、沉浸式小剧场、艺术河岸、特色渔港等消费场景,推动形成“水岸+”文化、旅游、创意、消费的产业生态链,优化提升水岸空间经济价值,打造建设“世界顶级的遗产水岸、国际时尚的文创水岸、蓝绿交织的生态水岸、水陆并行的黄金水岸”。
2、放大主题价值,发展非遗经济。
鼓励非遗传承保护单位开展规模化协作生产,加快苏绣、织锦、玉雕、水晶、紫砂等传统工艺振兴。鼓励建设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大力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通过拓宽非遗美食体验途径、打造非遗特色酒店和民宿、营造交通非遗体验空间、推出非遗主题旅游产品、增强非遗产品市场吸引力等方式,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魅力中弘扬非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命主张。
3、焕发场馆价值,发展文博经济。
加强文博设施旅游化改造,依托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采用渐进式和微更新的手法,精准保护、精准开发,鼓励打造博物馆综合体、博物馆公园、文博产业园等功能性文旅体验空间。鼓励博物馆文创联合开发和整合营销,深度挖掘博物馆资源文化内涵,强调内容定制、场景设计、故事营销、融媒体互动,开发更多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探索博物馆综艺、博物馆快闪、博物馆剧本杀等文旅新业态。
三、用集聚效应提升文旅融合影响力。
1、进一步引导文旅重点门类集聚度。
划定文旅产业发展专项供地指标,鼓励存量文旅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老厂房的特色化和现代楼宇的专业化改造,打造创意设计文旅融合集聚区;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和载体,推出承载红色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研学产品,打造红色教育文旅融合集聚区;围绕动漫体育体验场馆,结合游戏直播、体育竞技、云游戏等新业态,举办动漫展会和电竞赛事,打造体娱会奖文旅融合集聚区;鼓励景区、古村落、旧街区改造,引进演艺团体驻场演出和沉浸式演出,打造影视演艺文旅融合集聚区;支持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重点村搭建创客空间,发展乡村民宿,拓展提升外向型农业产品附加值和乡村旅游特色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乡村创客文旅融合集聚区。
2、快一步建设头部文化园区、旅游景区和文旅街区。
推动自贸试验区文旅产业发展,鼓励片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坚持“技术引进来、内容走出去,文化、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突出抓好文化出口,加强文旅和科技融合,争创国家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鼓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规范发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优质企业资源集聚与创意孵化,引育一批地方标杆型、高科技型文旅“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鼓励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大智慧景区、低碳景区、精品景区的建设。
3、早一步形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把文化作为价值观表达,推出文旅融合新线路新产品新项目,打造一批文旅融合龙头企业和示范品牌,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文化特质引领要素配置,以旅游服务营造体验氛围,以节庆活动丰富城市表情,以融合力量赋予旅居生活态度。
四、用消费场景激发文旅融合想象力。
1、塑造文旅消费新地标。
大力发展高品质文旅商圈和网红街巷,增加国际化消费品供给,建设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拓宽国际中高端消费品购买渠道,发展购物旅游;重点引进一批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文旅商总部型企业,发展品牌首店、首发、首秀、首展,提高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支持鼓励老字号创新经营,彰显小店经济、老店魅力,着力培育一批品牌认知度高、文化特色浓郁、生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新晋品牌。
2、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
积极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强化夜间经济供给意识,加速夜宿、夜食、夜购、夜读、夜秀、夜游等产品更新,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推动文旅场景与内容体验变革;通过灯光秀、动漫展、设计周、创意集市、品牌巡回展、快闪集合等主题活动,加强VR、AR、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应用,深化消费科技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店外设摊”和“集中夜市”试点,鼓励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优化微型餐饮企业准入流程。
3、营造文旅消费新生态。
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推进央行数字货币文旅消费应用试点,持续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文旅电子消费券;拓展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统筹景区、酒店、旅行社、文博场所等单位,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实现在线购票、产品预定、保险购买、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文旅消费服务,打造可信度高的目的地文旅消费圈。
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客观上要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文旅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需以县域为重点,打造文旅产业一体化的区域发展动力;培养文旅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