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追求美好文化生活的今天,多样文化需求迸发,文化空间“美不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人气“旺不旺”。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的新风尚。当下,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已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一、概念解析
“文化空间”也称为“文化场所”(Culture Pla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由于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用语。因此,文化空间的释义必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文化空间包含范围广泛,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在景区空间设计中,文化空间更多的指在一定文化范围之下的涉及范围中的各种景观、雕塑、空间的景区文化产品。
二、政策背景
三、全国发展情况
四、发展重点
一方面要着力于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放活数量和优化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公共文化空间升级改造的标准,积累成功经验,争取专业支持,共同还空间、功能、文化服务于民。
另一方面,革新公共文化空间评价体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尝试以人口规模、产业分工布局、城乡整体规划为依据,就近就便提供同等规模和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发展趋势
六、两大重点
旅游发展早期,景区只是旅游目的地大空间里的一个点,“小康”时代,景区越来越成为一个面:因此,景区涉及的各种文化空间也不应该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应该串点成线,成为整个景区发展的面,最终形成立体化、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业。从这个角度讲,打造景区文化空间有两大重点:
一是营造产业集群空间
二是注重平台的横向延展作用
旅游景区的文化IP,既可以是一处景观、一个人物、一幕情境、一场实景演出,也可以是独特的文化气质、服务特色、情感表达。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震撼人心的革命文化、博采众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无穷的资源可以挖掘,成为旅游景区文化创新的源泉。这些IP,不仅呈现给来到景区的游客,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化延展,在影视、动漫、出版、教育等等方面实现更大的价值。
七、基本原则
1. 强调保护现行原则;
2. 空间设计要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个性的原则;
3. 空间设计要体现自然美和和谐美统一;
4. 空间设计要维护生态平衡;
5. 空间设计要运用整体性原则,让景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的统一。
八、案例解析
案例一:红军长征若尔盖纪念馆
晟景文旅根据若尔盖的高原湿地草原风光、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以及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提取草地、光芒、建筑材质、高原生态、红色文化等元素,以红色精神为主体,汲取红色文化及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红色遗址、塑造红军人物形象,从而多维度地将长征故事娓娓道来。
>>查看详细方案
案例二:人间仙境九寨沟非遗展馆
晟景文旅规划,在项目原有基础上,结合九寨沟本地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从二层数字厅方案、美食区汇报方案、一层规划建设厅、援建厅汇报方案、中庭改造汇报方案五大板块对人间仙境九寨沟非遗展馆进行了设计提升。
>>查看详细方案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