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成功入围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会理将继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突出文旅首位产业,推动全域文旅跨越发展。据悉,会理市将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和国家级康养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助推全市文旅新跨越,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更凸显岁月的积淀与城市的包容。千年古城将以全域文旅跨越,走向世界,展现新姿新韵。
一、布局“一核两片三带八点”发展。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会理目前已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将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该市出台《会理市乡村旅游实施方案》《会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确定建设“一核两片三带八点”发展布局。“一核(会理古城旅游极核)、两片(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三带(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金沙江水上休闲娱乐带)、八点(云甸镇、彰冠镇、通安镇、小黑箐镇、新安傣族民俗村、玉龙村、河漂村、松坪关八大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布局。
会理古城入选第一批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会理端午风情游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品牌”,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皎平渡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皎平渡段建设有序推进;黎溪镇获“大凉山旅游名镇”称号,小黑箐镇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彰冠镇入选“大凉山旅游名镇”候选镇,古桥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松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肘村和白沙村5户民宿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民宿旅游服务质量达标户”等。旅游产品全域布局、旅游要素全域配置、旅游设施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覆盖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会理还建成主客共享的城市特色街区2个和类型多样的住宿设施,推动闲置土地变身停车场,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健全咨询、导览、导游、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先后投放7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新增15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70辆新能源出租车。落实《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并给予专项补助资金63万元,抓好A级旅游厕所建设,在城区、会理古城、国道沿线等地实施“三边三化”和“三改一整”工程,全面改善全域卫生面貌。
二、文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
推动文旅跨越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建设“富裕会理、文化会理、乐居会理”的必然要求。会理文旅资源独具魅力、康养资源得天独厚,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文旅融合、跨越发展,可谓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推动文旅跨越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会理当前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跨越发展突破期,将以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推动文化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让这个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推动文旅跨越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各地游客的到来,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带动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为群众提供充足就业和稳定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三、未来目标,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
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只是会理文旅跨越的第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努力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确保到2025年,实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年接待游客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会理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1、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五带”和凉山州“一核五区三带”文旅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古城核心区质量,打造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建设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金沙江水上休闲娱乐带、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N个特色高端精品民宿,加快形成“1+1+4+20+N”的文旅产业布局,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
2、精心打造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
会理最靓丽的特色是“古城”,古城内至今还保留着本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是会理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会理最有潜力的特色是“红色”,将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业态,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会理最有后劲的特色在“乡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采摘体验、特色美食、古村落等旅游价值,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本、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的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会理特色文旅品牌的知晓度、美誉度。同时,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和提升会理旅游品牌。
3、走“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打造一批“会理古城+”“红色旅游+”“林果产业+”旅游精品路线。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打造以三产互动互融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推进工文旅融合,打造四川省矿产资源博物馆,重点推进旅游与风电光伏、矿产资源开采等特色工业融合。推进体文旅融合,以运动康养为依托,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推出一批体育运动产品。推进商文旅融合,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4、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实施旅行社提质升级工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旅游客运,实施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广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推介活动。
5、大力实施旅游交通提升工程。
打造独具魅力的“最美国道、最美省道、最美乡道”,适时开通各景点景区专线客运车辆,加快德会高速、宜攀高速建设,积极配合丽攀昭铁路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成“一部手机游会理”智慧平台,拓宽智慧旅游市场。
6、全面拓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
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的交易会、博览会,开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生态避暑等主题活动,举办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效应强的会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营造文化旅游氛围,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 资料来源:四川日报,图源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 素材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