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这个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的康定市新都桥镇,彩林初现,红林渐染。新都桥海拔约3300米,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不胜收。这样的风景,是康定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也是都江堰市对口帮扶的信心。
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杨云飞表示,凭借都江堰市的旅游发展经验,他们为对口支援康定市的3个村探索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牧旅融合的发展方式,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80万元,用于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产业提升、教育、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就业培训等方面实施帮扶。
一、文旅融合,建造网红打卡地“新都桥”。
蜿蜒而下的力曲河畔,一侧是群山,一侧是草原。“山上的红叶就快到最佳观赏期了。”10月12日,新都桥镇拔桑二村,杨云飞指着河边说,利用开阔的地理优势和天然彩林的自然优势,“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新都桥。”
为什么要在新都桥镇建一座“新都桥”?杨云飞说:“新都桥镇并没有桥,我们要造一座网红桥,让更多的游客来打卡。”这座桥将采用钢架结构,夜间将亮起五彩灯光,同时配套建设风车、水车及部分沿河栈道等工程。
拔桑二村海拔3550米,距新都桥镇政府19公里,全村14户69人,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2020年人均收入17000元。“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通过打造与新都桥镇地名相匹配的网红打卡点,着力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杨云飞说,目前拟引进海南一家文旅企业,在拔桑二村打造轻奢度假村。
项目将依托山、水、花、草原资源组合,围绕“显山、亲水、赏花、游憩”打造思路,塑造乡村振兴特色品牌,采取“花海+河廊+特色餐娱区+运动休闲区”模式进行打造,盘活村级闲置固定资产。
其中,都江堰市投入配套基础设施资金,建游客接待中心、沿河景观游步道、景观桥、锅庄平台等,将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高端星空泡泡屋、特色餐厅、庄园式民宿、游泳池等项目。
二、农旅融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村民增收。
31岁的甲马塔是拔桑一村村民,家里7口人,主要经济来源靠他一个人在外务工。“平时也种植青稞、土豆、豌豆等,家庭一年总收入大约6万元。”当得知家门口将开发旅游,建设自驾露营平台,甲马塔十分期待。
工作队队员王文负责3个村的项目规划实施工作,对照图纸,他手指比划着哪里将建景区接待大门、露营平台,哪里将搭建帐篷以及四周将建围墙及搭建光彩照明工程等。甲马塔面露喜色:“以后我要让妻子卖些本地土特产,收入肯定比现在多不少。”
拔桑一村110户508人,现有耕地面积1930亩,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7500元。依托村域特色资源,工作队将以帐篷城为主题,打造“房车露营地+草原骑马+滑草+帐篷露营”。
除了旅游项目,工作队还引进龙头种植企业实施千亩高标准青笋、红皮土豆种植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公司+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
“我们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先种植约100亩红皮土豆,村民还可就地务工。”都江堰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波说,已组织都江堰市相关企业到拔桑一村调研,已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牧旅融合,草地变营地,景点变景区。
10月12日,塔公镇塔公村,塔公草原上游客不减。39岁的村民沙吉,一手牵着马缰,稳步沿坡上山,为乘马的游客引路。据其介绍,上山下山一共120元,旺季时一天能有五六名游客乘马,一年收入2万多元。
塔公村位于国道248沿线,是通往甘孜州北路各县的必经之地,全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旅游服务业。“村民分组为游客牵马,不是每天都有生意,收入较低,他们听说工作队要将塔公草原景点打造成景区,都很期待。”塔公镇党委副书记伍金夏说。
如何实现景点变景区?工作队要先将这里的草地变营地、牧民变“股民”。依托塔公村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工作队打造“塔公历史文化+草原骑马+亚拉雪山最佳摄影点+木雅文化情景微剧院+房车露营+帐篷星空露营地”于一体的景区,将充分体现党建引领、牧民参与、社会资本投运。
“都江堰市将投入约2400万元,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山顶观景台、木雅情景剧场等。”杨云飞说,通过对观景平台提档升级,充分发挥亚拉雪山最佳观景点及天然湖景倒影等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塔公草原魅力指数。“建设标准化赛马场后,将举办马术表演、赛马节等活动。”
| 资料来源:四川日报,图片来源马蜂窝
|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 素材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