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桐城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相结合,坚定融合发展理念,深耕桐城优秀文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实现五新联动,构建桐城文化旅游体育全域发展新格局。
一、坚定融合发展,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坚定融合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桐城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涵养桐城文脉,讲好桐城故事,建成运营六尺巷片区;精心建设投子山健身风景园、“一河两岸”文化休闲带、“大徽尖”自驾观光线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持续推进望狮岭等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实施《桐城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完成《全域旅游导览图》编制;启动孔城旅游码头建设,盘活孔城老街,支持“桐之缘”山庄、“得闲山庄”等高端民宿产业发展。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启动“江淮运河·诗画文都”规划编制,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文旅体验优选区、研学游高地。争创安徽文旅名县(市)、体育强县(市)。
二、深耕桐城文化,筑牢全域发展新根基。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布展开放非遗展示馆、姚莹故居、方以智故居,编制“非遗校园读本”,出版《桐城歌释本》,加快桐城市非遗特色库建设,完成《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当代桐城籍名人陈列》等重点特色展陈和国家级桐城歌《拉着网儿唱渔歌》纪实片项目;积极推进文物、非遗项目申报,公布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第四批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进“裁襟励子”文化园后期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继续打磨《方以智》,创排黄梅小戏《裁襟励子》,复排传统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健全服务体系,积蓄全域发展新动力。
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争取通过全国第七次县级公共图书馆一级馆评估,推动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提质升级。创新实施文体惠民,推进“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健身圈”、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动公共文体场馆智慧化升级改造,完成桐城剧院改造提升、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办好乡村春晚,持续开展文化进基层、非遗进景区,持续打响“文都讲坛”“非遗课堂”“桐心悦读”品牌,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致力打造设施覆盖便利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智能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加速创新驱动,打造全域发展新亮点。
探寻桐城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依托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优势,发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持续对接文旅产业资源,全力赋予“三街”新业态。树立文旅文创联动新理念,推动传统文旅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文旅资源数字化开发利用,召开文旅体局牵头项目会商会,培育重点企业8家,谋划重点项目20个,推出精品线路3条,预计投入资金5亿,形成地域品牌6个,拓展文化创意空间,不断延伸文旅创意产业链,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全域发展新亮点,高水平助力“人文胜地”建设。
五、完善人才培养,培优配强系统新引擎。
聚焦“一改两为”要求,强化系统作风建设,全面打造文旅体系统新引擎。有序实施人员轮岗计划,对局属单位和科室负责人轮岗,配强基层干部队伍。组建宣传队伍矩阵,结合不同群体特点,通过青年先锋、中层筑基、高知新论、班子领航,分解宣传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写信息、人人能宣传。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体育系统人才1144培养计划,计划培育10个高级职称、10名管理人员、40个中级职称、40个初级职称人员,实现老中青有序更替,形成一支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
| 素材来源:安徽文旅,桐城网,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
| 素材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本网站转载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